一、治安案情接报
2012年,沙河校区保卫科共接到报案132起,其中,上半年共78起,下半年共54起。 经统计分析,在财物遗失或被盗案件中,在“公共场所遗失个人物品”为仍为最常见的案件类型,占全年案件的78.9%。其中,教室是上半年遗失个人物品最多的公共场所;手机、电脑和MP3等电子产品是丢失或被盗最多的物品,占总数的45%,其次是钱包,占总数的15.6%。从时间上来看,5月份和10月份为财物丢失和盗窃案的高发月份,分别占总数的18%和28%。
二、治安情况分析和建议
经过对治安简报的分析和保卫处开展的调研得知,超过半数的大学生认为大学校园公共场所是安全的,但大学校园广泛存在的物品丢失或被盗现象不可忽视,为此,学校应进一步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学生应更重视自身财物的委托和保管,在建立健康的人际信任基础上正确看待校园公共场所的不安全因素,提高警惕,规避不安全行为。具体可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引导学生培养正确健康的人际信任心理,客观看待校园亚公共场所的安全隐患,加强自我防备。调查发现,79%的受访者曾在公共场所产生隐性委托行为,其中近30%曾发生丢失后果,而超过60%的被访学生不止一次在公共场所丢失物品,并且75.1%的受访者认为校园公共场所丢失物品是由于“学生安全防范意识太差以至于不法分子有机可乘”。这种主观安全感受来源于学生较高的人际信任心理,学生认为校园内没有坏人,公共场所非常安全。学生管理部门和学院应该在结合学生的性格和年龄阶段特征,在引导其建立积极健康的人际信任心理的同时,使其对校园亚公共场所的开放性以及校园周边环境有较为客观真实的认识,从而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担负起对自己私人物品的管理意识和责任。
第二,端正学生对于校园安保措施局限性的正确认识,提高自我预防。调查显示,在校大学生最为熟知的校园安保措施即为监控录像和保安巡逻。在公共场所随意放置私人物品的原因中,基于对这些校园安保措施的信任也是一大原因。而事实上,这些技术和人力的保障措施绝不可能没有盲点,并且实时监测的力度也并非学生想象的那么大,存在很大局限性,尤其是体积较小物品的追回率极低。针对此问题,一方面必须加强学校在保安措施上的改进和完善;另一方面需要在新生入学的安全教育中加入此类知识,使其明确认识,提高预防意识,不要给不法分子可趁之机。
第三,加强对运动场、教室、食堂等私人物品丢失或被盗高发公共场所的安全管理。从调查结果可知,运动场、教室、食堂等公共场所是发生丢失或盗窃案件的高发区。以上所涉及的公共场所人流量大、人员构成复杂且混乱,物品丢失之后即使凭借监控等技术力量也很难找回。因此,运动场、教室、食堂三地的安保工作应该是学校保卫部门的重点。加强监管行之有效的方法主要有:一是在学校保安员和学生治保会的治安巡逻路线设计中,把运动场、教室、食堂等公共场所纳为重点区域,加大巡查频率和力度;二是在这些公共场所的醒目位置张贴财产安全标语,时刻提醒学生注意保管个人财物。
第四,扩大平时的安全宣传教育范围,多渠道告知学生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统计结果显示,丢失物品后,48.1%的受访者会报告保卫处,41.2%的受访者会提醒同学妥善保管私人物品。发生丢失或盗窃案件后,大部分同学知道向学校保卫部门报案求助,体现了同学们对其信任度和期望值。大部分同学在自己遭受损失后会提高警惕,并对周围同学进行安全告知和提示,这说明同学们希望自己的教训能加强周围同学的警惕,但这样的范围毕竟有限。学校保卫部门和学生管理部门应该联合推动安全宣传教育工作,除了定期的治安安全海报、提示、标语宣传等,还可以通过网络、视频、主题班会、治安简报等方式在日常生活中将防患于未然的意识渗透到学生的主观思想中去,逐渐营造一种自主防范、自我保护的校园安全文化。